库尔勒讯(通讯:图尔妮萨·伊敏)村(社区)法律顾问是打通基层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专业法治力量,他们以专业法律能力为基层治理、群众权益和乡村发展筑牢法治防线。近期以来,库尔勒市司法局以“法治赋能基层治理”为核心,聚焦群众法律需求,创新构建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体系。通过“机制筑基、服务提效、融合赋能”三维发力,推动法律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深度转变,成功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构建全域覆盖网络,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为让法律服务惠及每一个村(社区),库尔勒市司法局统筹全市律师事务所优质资源,选派143名市属法律工作者(含98名律师、4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157个村(社区)配备专属法律顾问,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100%覆盖。同时,在村(社区)公示栏、党群服务中心等群众集中区域,清晰公示法律顾问信息与联系方式,引导群众遇法律问题主动求助。
为压实服务责任,该局还制定《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每月驻村服务不少于8小时、每季度开展1场法治讲座”的硬性要求,并推行“一事一记”工作日志制度。日志以“服务事件”为核心,详细记录服务时间、地点、对象及具体事项,既确保服务全程留痕、成效有据可考,也为梳理基层高频法律需求、优化服务举措提供数据支撑。
创新“双向互动”模式,精准破解群众难题
在服务模式上,库尔勒市司法局创新推出“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融合”的“双向互动”实战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走出去”方面,法律顾问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开展“沉浸式”服务。他们既是“调解员”,联动村(社区)干部、民警组建调解队,今年以来已化解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矛盾380余件;也是“护航员”,为村集体审查优化合同75份、出具法律意见书17份,有效避免集体资产流失风险。
“请进来”方面,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工作反馈会,各法律服务机构按需定制“订单式”服务。针对农村宅基地纠纷、城市物业矛盾、电信诈骗等高频问题,开展靶向普法宣讲,今年已组织培训181场次,覆盖干部群众1万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3078人次。
线上服务同样高效,依托微信搭建“法律顾问服务群”,实现法律咨询“即时答”;推广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平台小程序,群众轻点手机即可在线对接顾问、预约服务,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激活基层治理动能,法治力量扎根一线
为让法治成为基层治理的“硬支撑”,库尔勒市司法局从党建引领和队伍培育两方面发力,激活基层治理法治动能。
党建引领上,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组织法律顾问到所属居住地社区报到,目前已有77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完成报到。党员法律顾问主动亮明身份,借助周一升国旗、居民大会、入户走访等场景,讲解《民法典》《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让法治理念融入基层党建全过程。
队伍培育上,实施“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通过专题培训、实操带教等方式,培育基层法治骨干。截至目前,全市143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已与915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开展培训67场次,引导法律服务181场次,参与法治宣传2100余人次,推动法律服务力量本土化、常态化,筑牢基层法治“第一道防线”。
如今,库尔勒市村(社区)法律顾问已成为基层治理的“法治引擎”,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坚实法治力量。
下一步,库尔勒市司法局将进一步筑牢矛盾化解防线,把法律顾问纳入兼职调解员队伍,介入久调不决、群体性纠纷调解;深化法治宣传教育,推动“1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联动普法;衔接法律援助服务,助力困难群众维权;同时强化业务交流与支撑,提升服务水平,让基层法治服务更精准、更高效。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