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讯(通讯:热娜古丽·艾尔肯)2025年以来,且末县法律援助中心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聚焦农民工、老年人、困难群众等重点服务对象,以完善服务网络、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实事,用专业法律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让法治温暖直达基层一线。截至目前,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94件,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322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56份,通过“12348”法律服务热线提供咨询78次,成功化解多起民生领域法律纠纷,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
一、织密服务网络,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
中心构建“中心+乡镇工作站+村(社区)联络点”三级服务体系,依托全县91个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519名调解员力量,实现13个乡镇、62个村(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全覆盖 。创新推行“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制度,为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申请流程、缩短办理时限,让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借助“宪法法律宣传月”“民法典宣传月”等契机,深入乡村集市、工业园区、居民小区开展宣传活动8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受众达15万余人次,广泛普及法律援助申请条件、服务范围等知识,让群众知晓法律援助、会用法律援助。
二、聚焦民生热点,典型案例彰显法援力量
案例一:跨省协作助农民工讨回血汗钱
2024年11月,王某某等5名务工人员在且末县阿羌镇西域牧歌养鸡场务工,工程完工后,承包商宗老板拖欠13700元工资拒不支付,多次沟通无果后,务工人员陷入维权困境。2025年1月,他们向37团司法所求助,司法所迅速与且末县阿羌司法所联动对接,启动跨区域法律援助协作机制。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调查取证,固定劳动关系证据,向承包商宣讲劳动法律法规,阐明拖欠工资的法律后果,并多次组织双方调解。经过不懈努力,1月22日,王某某等5人成功拿到全部拖欠工资。事后,务工人员专门致信感谢:“感谢法律援助让我们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不仅是工资,更是对我们劳动者的尊重!”
案例二:法律援助为独居老人撑起“养老伞”
78岁的阿依古丽·买买提独自居住,因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生活陷入困境,且身患慢性疾病需长期服药,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在邻居指引下,老人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求助。中心接到咨询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免费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律师多次与老人子女沟通调解,耐心讲解《民法典》中关于赡养义务的相关规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子女轮流照料老人生活,平均分摊医疗费用,按时支付生活补贴。拿到调解协议书的阿依古丽·买买提激动地说:“感谢法律援助中心,让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心里踏实多了!”
三、强化质量监管,筑牢服务“专业防线”
中心建立专业化法律援助律师库,根据案件类型择优指派律师,确保每起案件都能得到高质量专业服务。完善案件质量监管机制,通过庭审旁听、案卷评查、群众满意度回访等方式,对案件办理全程跟踪监督,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律师专业素养。健全“群众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提升”闭环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
下一步,且末县法律援助中心将继续深化“法援惠民”工程,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提升服务精准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让法律援助成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力量,让更多困难群众在每一起法律援助案件中感受到法治温度。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