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时间:2023/1/7 18:52:50 来源:又见丝路网 阅读:1403

北海琼华岛,太液池中城;翰海茫无际,书魂探微行。

浩瀚无尽的东海,博大精深,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有的神话说,东海里有个不见底的"归墟",世上大江大海的水都流到那里去,那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神仙往来居住。

太液天为水,蓬莱雪作山。太液池,早在汉朝和唐朝的皇宫中就已经有了,太液池就是皇家的御用水系、园林花园,不是哪个朝代的专属。到了汉武帝时,有方士说,海上蓬莱的仙者是可以看得见的。河南也有人报告发现仙人的踪迹。汉武帝发出载数千人的大船,东行海上去寻找蓬莱这个仙山。劈波斩浪,仙人始终没找到。汉武帝想念不已,想出个办法。他让人们在长安建章宫的北面挖一个大池,叫太液池。池上堆土为山,高二十余丈,叫蓬莱、方丈、瀛洲。于是出现了人造的海上三座仙山。

如是,历代相传:开凿一个大池比作大海,堆起土山比作神仙三山。隋炀帝大业元年洛阳西苑挖海周围十余里,建蓬莱三山,高出水面百余尺,上建亭观殿阁。唐代也在大明宫后挖太液池,中建蓬莱山。元时太液池是指北海和中海,当时还没有南海。明朝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从1406年起营建新的皇宫,明朝宫城在元朝宫殿的位置基础上向南移动,因此皇城城墙也随之南移,为丰富皇城园林景观,开挖了南海,挖出的土方和开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万岁山(即景山)。北海、中海、南海统称“太液池”,属于皇城西苑。金朝时期也建有太液池,遗址位于广安门外南街,但并不在现在的中南海和北海,而是在现在广安门西面一带的位置,名叫同乐园,园内有瑶池、蓬瀛、柳庄、杏村等名胜。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太液池,长生不老药、西王母瑶屿,湖光映亭榭,海棠笑春风,记录下中国千年皇家秘事的烟波,蕴含着的中国五千年民间的神话传说,荡漾着中国五朝的兴衰存亡更迭沉浮,阅不尽,道不完。如今,太液池水澄碧,西花厅海棠依旧,西皇城根的林荫路上,一位别号“太液药翁”的儒雅长者向我们缓缓走来。他就是中南海资深药剂专家、中国书画艺术学者周述华。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卷帖浩繁的书山艺海不也正如太液池的传说一样百转千迴,引人向往吗?结识周述华先生,先是神交,结缘于北京画院终身画家、当代写意楼阁山水大师何镜涵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主持策划摄制并任解说词撰稿的3集《书画家的星期天》书画家系列专题艺术片在北京电视台首播,由于该片用镜头描述了画案以外的书画大家鲜为人知的兴趣爱好,多是生活实景,引起了热烈反响。我岳父家在中南海西门外后达里,何镜涵先生就住把口的枣林大院头一家北屋,既是老街坊又是故交,而周述华先生也已经是何先生的弟子了,工作单位是斜对门的中南海,遗憾的是我们素未谋面。在何先生家常见的弟子褚天元,在北京电视台工作,我们倒很熟。与述华先生握手相见,那是2017年10月21日在纪念何先生九十周年诞辰《高可摘星画艺展》的艺术研讨会;之后何镜涵老夫人八十寿诞家宴的曲园欢聚;2018年4月16日,去马奈草地美术馆观赏《海棠情深——纪念周恩来同志120周年诞辰书画展》,我们又与周总理的卫士、邓颖超大姐的卫士长、中央警卫局副局长高振普同志一道并肩观展,我更大视野地欣赏到了述华先生的大量书画作品;2019年12月和2020年8月,述华先生分二次邮寄给我沁着墨香的心血力作《书魂》和《周恩来书法艺术探微》,嘱我存念雅正;2019年10月22日,在何镜涵先生供职的北京画院专为何先生举办的《步履寻幽》画展上,同在研讨会上发表感言怀念大师人品艺德。值得一提的是,临握别时,述华先生还将他的发言稿交与我留念,恳挚之情溢于言表。透过对述华先生的书法墨迹、心路历程的“探微”,我分明感悟到了他学养丰硕、质朴勤勉、治学严谨的仁厚之心。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2019年1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离开我们的第43个年份的纪念日。1月9日,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庄严的毛主席纪念堂电影厅内,由中央党史文献研究院组织的一场特别的纪念周恩来总理的座谈会如期举行。会前,周恩来总理的亲属代表、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及后代的代表、中央警卫局保健处的原工作人员和后代的代表,以及部分京城知名的革命后代,约200余人在周恩来纪念室向开国总理塑像敬献花篮、默哀和瞻仰总理的革命史料;会场气氛十分庄重。座谈会前,按议程,周述华向与会者签名赠送他的新作《周恩来书法艺术探微》,读者翻阅,争相签名,场面热烈。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周述华,别号太液药翁,祖籍河北遵化,中共党员。1944年生,1964年参军,北京医科大学药剂专业毕业,大专。原中央警卫局保健处药房主任,主任药师,总参卫生技术职称高评委委员。从1966年起,从事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以及后来历届领导人的医药保健工作,历时40年,为中南海资深药剂专家。曾三次受到中央保健委员会和解放军保健领导小组嘉奖并获荣誉证书,两次荣立三等功。2012年在天津举办了《艺海荡舟书画展》,2018年在北京举办了《海棠情深——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书画展》,并到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进行了巡展。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2006年退休后,在工作之余,酷爱书画与国学的周述华,将其书法作品继承传统,崇尚经典,善用骨法,以质文兼备为艺术宗旨,以水到渠成为变法目标,历经50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貌。他一生淡泊名利,远离时弊,摒弃世俗,以获取知识与书画艺术真谛为精神极乐,故没有参加任何书画组织。自1988年起,开始研究周恩来书法艺术,为探趣其艺术真知,同时学习、研究《论语》、《老子》等国学精粹,经过近30年的努力,终于悟道周恩来书法艺术奥秘。周述华著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书魂》、《周恩来书法艺术探微》两本书论著作,更是以他的独特的视角诠释了中国书法和周恩来书法艺术的真谛。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字如其人,心书相照。《周恩来书法艺术探微》通过“书法、人品、书品、周体赋”四个章节,主要阐述、论证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阐述了书法的艺术特点与文化内涵。二、论证了周恩来的人品是其书法艺术的根基。三、解析了周恩来书法艺术的师承、变法与风格特色。四、用赋的文学形式,总结、阐述了“周体”独特的艺术价值。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众所周知,书法方面的书籍浩如烟海,而这是第一部专门研究周恩来总理书法的鉴赏理论书籍,在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周总理不仅仅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外交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周恩来书法艺术探微》是国内外第一次系统介绍周恩来总理在书法艺术方面鲜为人知的史实之专著,堪称填补了书法史上的一个空白。

谈起《周恩来书法艺术探微》成书的起因,周述华微微笑道:“算是激情所致吧。”他从1988年开始学习、研究周恩来的书法艺术,最初,他只是想探求个究竟,以获得其艺术真知。“当我悟道了周恩来书法艺术奥妙之后,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享受,这是物质所不能替代的精神极乐。至此,还没有出书的念头。”2016年1月8日,当周述华在手机网上看到有人撰文《周恩来:书法里的壮阔人生》,文中有两句话,激起了他写这部书的激情。一句是“周恩来当然不是书法家”,另一句是“周恩来虽非书法家”。周述华说,“这是什么话?因此我开始动笔,将我所知,用骈体文整理成册,10月份完稿。”看来这一回周大夫用不着望闻问切,而奋起“亮笔”了。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2016年10月完稿,为什么到2018年年底才出版发行呢?原来当周述华把书稿交到《人民美术出版社》(简称人美社)之后才知道,写有关国家领导人的书籍,人美社无权出版。于是,他们上报到国家出版署,出版署也无权,又作为重大选项上报到中央。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经过组织审读、同意出版后,再下发文件给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电总局再转发给中国新闻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再下发给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经过这些审批手续,才得以出版发行,所以比较慢。慢,但是幸运。作者、读者全幸运。中央能批准出版发行,就是最好的肯定。

吴东炬:太液药翁的周恩来书艺探微

周述华在《海棠情深》书画展里有一幅作品是:“为人者有三:圣人、君子、小人也。小人见利忘义;君子见得思义;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小人者耻,君子者荣,圣人者尊。然能达圣人者寡也。他在《探微》和《海棠情深》书画展中已经举过例子,比如老子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思是,圣人不积攒钱财,有了钱财就助与他人;圣人的为人之道,就是为人民服务,从不与民之争名争利。这两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做到了极致。毛泽东同志没有为自己和家人留下一点财产,连他的稿费都交给了国家。朱德同志嘱咐家人死后将余下的工资全部交党费。解放前,周恩来同志救助过很多烈士子女,解放后用不完的工资,每积累到5000元就上交党费。邓颖超同志1982年在遗嘱上写到:“未用完的工资,全部交党费。”邓颖超同志逝世后,工作人员遵照医嘱,整理出11146.95元,全部作为最后一笔党费上交。这不正是老子笔下的圣人吗?周恩来同志将共产党人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做到了极致,尊其为德圣,实至名归。

周述华说,人类社会是有我的社会,无我的理念在有我的社会里很难生根、开花、结果。所以,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圣人。但是,自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诞生以来,无我的思维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乃至掀起了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实践。从而产生了共产党。只有在今天,在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共产党的队伍里才有出现了老子笔下无我无私的圣人。比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建国之前,中央领导机关要迁入北京,毛主席比喻是进京赶考,教育我党干部不要作李自成。这就是毛泽东对我党的干部要求,要做到彻底的无我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能权利已到手,就为自己服务。

这正是述华先生透过对周恩来书法艺术的探微研习,而寻求到的书魂,气韵生动,感天动地的书魂!

古有神农尝百草而著药典,今有太液药翁临墨海而镌书魂。述华先生正是不忘恩师何镜涵收他为徒时的教诲:“人玩其华,我玩其实”而砥砺治学的。刚刚他在电话中告诉我,一本名为《我释老子》——破译《道德经》》玄学之谜的论著已完成初稿,不久便可付梓出版了。听后,惊喜而感佩。我为祖国峥嵘巍峨的书山艺海自豪:掠过时下伤风败俗丑书陋画的残枝败叶,太液池中又将绽放一枝艺苑鲜葩。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