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讯(毛世勤 李昕 报道)河南省唐河县域25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万亩,总人口145万,常住人口105.3万,辖19个乡镇、6个街道、528个行政村(社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唐河县大胆改革创新,以全域党建为引领,以“三变”改革为突破口,以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为平台,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蹚出一条农业和工业“两翼齐飞”促进产业兴旺、赋能“五星”支部创建的新路子。
“三变”改革激发“三农”活力
为有效破解“农村经营体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矛盾、农民持续增收难、农村发展面临深层次制约、农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等四个方面困局,2019年5月,唐河县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启动了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三变”改革,重点推进“三变五合”:“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五合”即通过成立资产、土地、劳务、置业、旅游“五大股份合作社”,将各类资源整合量化股份,以股份为纽带将集体和群众连接起来,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增加集体和群众收入。
坚持“一个引领”。即以全域党建为引领,采取“联合党组织+五大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成立“三变”改革联合党总支,党委、政府强引导,基层党组织为基础,农民、新型经营组织和村五大合作社为主体,相关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和龙头企业等深度融入,实现了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深度融合。目前,全县共组建46个联村党组织,覆盖207个村庄,带动形成片区联动发展、统筹推进的新态势。
实施“三种模式”。一是“链条链接”式。依托产业链、项目链、服务链、发展链等中心工作链,成立联合党组织,以党建串起工作链,推进多元参与、多维共赢。滨河街道以王庄村为核心,整合周边8个村,成立了红薯产业园联合党委,建立红薯科创园,形成集红薯育苗、种植、储藏、加工、线上线下交易于一体的产业链闭环,打造出年产值超亿元的红薯产业。二是以强带弱式。以基础条件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村为“中心村”,吸纳周边相对较弱的村组成“中心村”党建联合体,“三变”共抓、资源共享、合力共进。毕店镇以张心一村为核心,整合周边7个行政村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龙头企业,成立蟠桃小镇联合党委,流转土地3.6万亩,种植油蟠桃1.2万亩。三是强强联合式。把相邻区域内优势明显的村进行整合,强强联手形成党建联合体,共同推动“三变”改革,产生优势叠加效应。桐寨铺镇以新庄村为中心,联合周边的李营寨等5个村成立“三变”改革联合党委,打造了集艾草和莲藕种植、加工、销售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艾莲小镇。
目前,全县共有试点村258个,入股土地54万余亩,流转率54%,其中的169个试点村实现分红,分红股东人数14万余人,分红金额6000余万元。全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在唐河召开,会上我县做了典型发言。
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兴旺
2021年以来,唐河县以招商引资项目为依托,以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为龙头,通过开拓思路、统筹布局、创新举措,有效破解瓶颈问题,探索出一条培育产业园区新优势的路子。目前,全县正在加快建设的乡村振兴产业园19个,已入驻企业85家,计划投资48.5亿元,完成投资27.1亿元,2021年实现产值20.8亿元,安置就业2800余人,年人均务工收入4万余元,成为吸引唐河县内外企业投资的新高地。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对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沉淀思路、探析意义、挖掘经验、推广全市”的要求。先后被《南阳日报》报道和省、市委深改办推广,市内外10个县市区咨询学习经验。
加强领导,高位推进。一是大员上前,深度谋划。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出台《唐河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工作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组织保障等进行细化、优化。二是组建专班,高位推动。成立唐河县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乡村振兴、工业、自然资源、招商引资、发改、财政等工作的7名县委常委或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县政府办、乡村振兴局、工信局、发改委等16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党政正职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分管乡村振兴工作的副县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运转,专班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工作高效落实。各乡镇、相关单位成立由党委(党组)书记挂帅的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职主抓,经济发展办负责建设管理。三是部门配合,联动推进。依据部门职责,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分工。由县乡村振兴局牵头,工信局配合,发改、自然资源、财政、招商等相关部门深度参与,发挥各部门优势,合力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
规划引领,试点先行。一是明晰规划思路。将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作为实现产业振兴的引擎,纳入乡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统一规划、集中建设。二是编制专业规划。聘请中农智慧(北京)农业发展集团专家参与会商,帮助梳理工作思路,制定专项规划。邀请省城乡规划院、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知名专家、学者对全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和乡村振兴产业园项目设计进行指导,提高规划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为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留足发展空间。规划坚持一乡一策,分步实施,逐年扩规。三是精心培育试点。根据交通区位、资源优势和连片发展、规模集约原则,将19个乡镇规划为5个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示范圈,2022年集中力量先行打造一个示范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根据乡镇的发展现状、资源禀赋、未来规划等层层筛选,将发展基础好、前期思路清、有一定工作基础的昝岗、东王集等9个乡镇确定建设试点,重点培育打造,探索经验路子,以点带面,滚动发展。昝岗乡乡村振兴产业园作为南阳市首家建成的产业园,园区经过“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综合提升改造,配套了水电网气等基础建设,成功吸引11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投资超亿元企业5家,投资超5000万元企业4家,年利税1.3亿元,安置就业500人以上。
整合资源,强化保障。一是加强资金保障。针对乡镇在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中的资金筹措难问题,县委、县政府采取强化政策扶持、配套启动资金、实行项目倾斜等措施加以解决。把7000余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全部投入乡村振兴产业园,发展集体产业项目;统筹乡村振兴优质水进村入户PPP项目(5000万元每乡镇)建设资金,重点向乡村振兴产业园倾斜,用于征地补偿、“三通一平”等前期工作;将南水北调移民后续发展项目优先在乡村振兴产业园落地,激发产业园发展活力。二是加强用地保障。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调整的机遇,最大限度为乡镇产业园发展预留空间;县自然资源局优先报批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用地,将土地复垦、盘活存量土地调出等指标主要用于产业园建设;对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实行先租后让、弹性出让年限等灵活的供地政策;对引进入驻产业园的重点项目或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优先保障项目用地需求,按照“一事一议”原则享受价格优惠;对新建标准化厂房项目,按照工业用地招拍挂程序获得土地使用权,依法办理土地使用证。三是加强服务保障。在各乡镇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园服务中心,形成“镇区合一”的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服务窗口下沉,乡村振兴产业园服务中心与县政务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实现县乡两级联网,推进各类审批、咨询、监督等服务事项网上办理。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结合各乡镇资源特色、产业基础等优势,明确每个乡镇产业园的产业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打造特色亮点,实现“一乡一品”。每个乡镇均成立由主要党政领导亲自挂帅的招商专班,落实“二分之一”工作法,用活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招商模式,瞄准服装、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农机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发挥当地人脉资源,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所有入驻产业园的项目均作为加分因素计入县招商引资绩效考核评价,并把招商实绩作为乡镇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基础实,才会走得稳;动力足,方能行得远。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节点,唐河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汇聚全县力量,聚要素、添人气、增活力,夯实“五星”支部创建产业发展之基,在南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