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人民医院: “胶囊”起搏器助力91岁抗美援朝老兵迎“心”生

时间:2023/8/23 11:54:00 来源:环时网 阅读:4273

萍乡市讯(通讯:朱银霞)心脏起搏器,作为维持心脏持续跳动的装置,每年有上百万患者接受起搏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最佳手段。

但是患者身体状况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心脏起搏器也有它的“局限性”,一位91岁的抗美援朝退伍老兵在萍乡市人民医院,专家不仅为他成功更换起搏器,还以微创的手术方式,让手术时间和康复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这个重量仅有1.75g的“小胶囊”让他的心脏获得“新生”。这也是医院开展的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

萍乡市人民医院: “胶囊”起搏器助力91岁抗美援朝老兵迎“心”生

萍乡市人民医院: “胶囊”起搏器助力91岁抗美援朝老兵迎“心”生

术后查房

-邓老,您现在感觉怎么样?

-(家属)他状态好了很多,吃饭比以前更香了,现在都可以自己拿着拐杖走路。

-这次做的是微创植入,会很快恢复。

-感谢医生、感谢各位专家!

-手术当天是医师节,邓老的手术成功就是给予我们最好的节日礼物!我们全科所有医生向您致敬!向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战士致敬!

从手术到康复出院,仅用了三天时间,这位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感觉到医学进步飞速,感受到专家团队的责任担当与无微不至的医疗照护。

令人揪心的病情与让人肃然起敬的病人

这位老人既往有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阿尔茨海默病、低蛋白血症等基础疾病。去年年底开始出现头晕的症状,并且下肢乏力,住院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所好转。半个月前,老人又出现头晕,并伴有畏寒、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III°房室传导阻滞。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仅35-45次/分),交界性逸博心律,III°房室传导阻滞。

这表明,老人是典型的心律失常患者,必须安装起搏器才能维持正常心跳。

“要做!更有做好!要保障老人今后的生活质量。”老人在在抗美援朝时期因战争致左下肢毁损,目前予以义肢辅助代步。这位拥有超强意志力的抗美援朝老兵,不禁让专家团队肃然起敬。

反复分析研判,将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

然而,超高龄、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状态不容乐观……传统经静脉起搏器植入都存在困难。即便是顺利植入,术后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囊袋感染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充分了解病史、反复分析研判……为了将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心血管内科一科黄文军主任带领心内科介入团队充分评估病情,经多学科会诊术前讨论,并与梁健华教授充分沟通,经反复研讨并充分考虑患者及家属意愿后,决定为其实施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该手术无需经静脉植入电极导线,也无需在胸壁皮下制作囊袋,避免了器械植入相关感染风险。

萍乡市人民医院: “胶囊”起搏器助力91岁抗美援朝老兵迎“心”生

微创的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和康复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右侧股静脉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血管鞘,确定股静脉穿刺成功及无动静脉分流现象,然后更换为23F血管鞘内芯进行股静脉扩张,确认血管内走行顺利通畅,心内科介入团队顺利将Micra AV无导线起搏器经股静脉入路,成功植入到邓老右心室间隔部,植入当下,邓老的心脏即可稳定起搏。整台手术时间仅45分钟。

“起搏器位置固定很好,起搏参数也正常。”经动态心电图、起搏器程控和心脏检查,显示老人的起搏器工作良好,生命体征也保持良好。术后头晕、胸闷症状明显改善。

无导线、无切口、无伤疤,根本感觉不到装了起搏器

心血管内科一科黄文军主任医师介绍,用植入心脏起搏器来治疗心脏病的技术早已驾轻就熟,但这一方法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术后护理等都有较多要求,特别是当患者年龄较大,或基础疾病较多时,经常让患者及家属陷入两难抉择中。

无导线起搏器采用微创手术,术后6~12小时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其优势还在于,体积比传统起搏器减小了93%,拥有超强的电池续航能力,同时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的功能。

相较于传统的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重量不到2克,体积仅有胶囊大小,通过导管以“微创方式”直接进驻右心室,不需要经过锁骨下静脉置入电极导线,具有无切口、无导线、无囊袋的特点,有效避免了起搏器囊袋破溃和感染,以及起搏导线磨损和断裂的风险 。

作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萍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的首例“胶囊”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标志着心脏内科心律失常诊治水平迈入国内领先水平,也为心脏康复中心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该院仍将积极推进区域内上下联动,让每一位心血管疾病患者都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

责编:李锡念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