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营地+”模式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时间:2023/11/3 10:06:34 来源:环时网 阅读:3928

萍乡市讯(通讯:张丽香)在绿草如茵、鸟唱蝉鸣的野奢营地,搭一个帐篷,架一顶天幕,和三五好友“围炉煮茶”,于点点星光下来一场浪漫的“宝藏露营”,沉浸式体验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时下,“短途游”“近郊游”逐渐成为市民周末出游的首选。随着“营地热”的到来,安源区的“营地+”产业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安源区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坚持文旅融合、绿色崛起发展理念,依托良好的自然风光和区位优势,深入挖掘各村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开发了“营地+田园”“营地+红色文化”“营地+研学”等一系列聚焦家庭化、年轻化的旅游新业态,既满足了周边游客的需求,又成为激活文旅消费、推动乡村振兴的新热点。

做强“营地+”模式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走进横龙街里善村的乐体营地(初心微农场研学基地),只见农场里的蔬菜长势喜人,农户们正在菜地里施肥、浇水;科普课堂上,孩子们正跟着老师画脸谱、编香囊、学习草木扎染,体验传统非遗的魅力;草地上点缀着各式各样的帐篷,大家一起飞盘撒欢,尝一口香醇番薯酒……欢声笑语洒满乡野。

做强“营地+”模式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现在来我们里善游玩、研学的人越来越多,以前游客只是过来看一下就走了,现在许多游客还会留在这里吃饭,我家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自家种植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基本上都被游客买走了,收入节节攀升。”里善村农家乐曾老板笑着说道。

做强“营地+”模式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我们引进了江西乐体文旅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研学基地”项目开发,并深入挖掘辖区独特的“善”文化、“酒”文化以及红领巾“红”文化,推动红色教育、生态研学、民俗文化、乡村风貌、休闲娱乐等相融相促,不断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当地村负责人说,以前农户增收渠道主要以在家务农、外出打工为主,初心微农场项目建成后,不仅吸纳了20余位村民进入农场工作,也让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每年助推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新增30万元以上。

秋风徐徐,张家湾村的1927红色营地,同样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体验游玩。在红色拓展区,映入眼帘的是越野车、迷彩帐篷、火箭筒、激光打靶枪等仿真军事道具,让人迫不及待想来体验一把;在户外露营区,满满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既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围炉煮茶,品尝火锅和烤肉等美食,还可以零距离接触星空,让烦恼随山风而去。

“这个地方我也是慕名而来,山清水秀的,很漂亮。这里游玩项目蛮多的,不仅能参观红色景点,还可以现场体验打靶射击,晚上也能露营,很舒服。”谈到此次旅行,李女士开心地说道,特别是穿上训练服后,自豪感油然而生。

做强“营地+”模式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营地经济的背后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链条的上游是营地建设和经营,链条的下游是吃、住、行、游、购、娱多元消费场景。“随着大众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也在完善休闲设施配套,现已推出多项精致化、多元化的研学、党建、团建、国防教育活动,让游客能够沉浸式感受红色名村的魅力。”张家湾村1927红色营地负责人表示,该地生意逐渐红火了,能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不少的收益,他们的干劲也越来越大了。

做强“营地+”模式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据悉,张家湾村将“红色文化”资源与营地训练主题相结合,秉持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等原则,构建军旅文化大本营,把1927红色营地打造成集红培、研学、体验、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推动乡村振兴高效发展。

如今,人气满满的营地,让安源的美丽村庄又多了一张文旅新名片。下一步,安源区将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推动营地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延伸休闲旅游产业链,推动特色资源串点成线、串线成片,打造“有亮点、有特色、可发展”的农文旅融合全域旅游品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责编:李锡念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