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讯(通讯:毛世勤 司净晓)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洛阳桥社区坚持“洛阳桥·连心桥”的服务理念,把“五星”支部创建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贯穿全年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着力架“五桥”创“五星”,推动“五星”支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一、架连情连心桥,创共建共享星
社区通过四个建设架起连情连心桥,在社区各项事务中扮演好“沟通渠道”和“议事平台”的角色,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建设向党员通报工作长效机制使党群连心,已收集意见百余条,推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
2、建设常态化“微治理”制度,坚持用绣花功夫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3、建设小区业主委员会使物业与业主连心桥,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共同解决小区内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的问题,维护小区居民共同的利益。
4、加强自治组织建设使政府与百姓连情连心,已组建豫剧爱好者组织、老年广场舞组织、书法绘画者组织、棋牌类组织、球类组织等,为他们提供活动场所和专业培训平台支持,打造具有“烟火味、人情味、文化味”的社区。
二、架和美和平桥,创平安法治星
社区不断增强做好创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五个结合架和美和平桥,坚持防范在先,努力打好“三零”创建这场硬仗,建设平安法治社区。
1、与平安建设相结合,构建和谐发展的民生工程,最大限度堵住信访问题产生的源头,助推平安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2、与扫黑除恶相结合,深化创建平安法治社区,推动创建活动、专项斗争双提升,实现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3、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矛盾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利用亲情友情邻里情,做到“小事不出楼院、大事不出社区”。
4、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实现网格“办小事、报大事”和党政、社保、民政等“办实事、解难事”有效的衔接。
5、与创优环境相结合,营造有力法治保障和服务环境,把“三零”创建作为创优法治环境的“大课堂”和“直通车”,依托“四官”进社区,让法律宣传和服务常态化、家常化。
三、架民意民生桥,创幸福和谐星
社区整合辖区资源组建N支志愿服务队伍,架民意民生桥,致力于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建设幸福和谐社区。
1、党员先锋队,承担了政策宣传、民意收集、信息联络、困难帮扶等重担。
2、园林维护服务队,组织开展家庭花草养殖宣讲、修剪保养党建公园绿植等活动。
3、小区环境保护队,负责环保宣教、文明规范、居民庭院清洁等,营造了整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4、文艺爱好志愿队,不仅承包了传统节日文艺汇演的所有节目,还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字画作品。
5、邻里矛盾协调队,自发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及邻里矛盾调解等活动,维护了辖区的安全、稳定。
6、医疗保健志愿队,定期组织口腔义诊、眼科义诊、免费测量血压、理发采耳等各种便民服务,服务辖区老年群体。
除此之外,还有安全排查志愿队、敬老助残志愿队、科普宣传志愿队等等。
四、架创新创业桥,创宜业兴业星
社区着眼实际人力资源和民生需求,多向发力、聚集力量,用独具特色的七步法架创新创业桥,不断优化营商“微环境”,建设宜业兴业社区。
1、坚持红色引领,打造暖心驿站服务商户。
2、坚持关爱帮扶,“两代表一委员”走进商户出谋献策。
3、坚持正向激励,落实“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增大就业创业率。
4、坚持绿色发展,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筑牢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5、坚持人才引进,协助商户多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拓宽商户人才需求。
6、坚持融合发展,常态化开展“小集市”等活动,积极培育商户联盟,参与社区治理。
7、坚持以文育人,重视“文化”引领文明新风,倡树先进典范,打造“景色宜人、文化润人、宜居兴业”的特色社区。
五、架红色洛阳桥,创支部过硬星
社区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党总支书记积极发挥“领头雁”作用,对党支部建设提出三个强化,从制度、情感和创新三个角度架红色洛阳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建设支部过硬社区。
1、强化制度落实,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党组织生活,使之成为全体党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强化制度落实力度和监督。
2、强化情感关怀,在生活、感情上关爱党员,尤其是高龄、困难的同志,及时给予关怀,并解决其实际生活困难,特别是“让爱不走失”黄手环项目,让这种情感关怀起到家庭和谐、凝聚力量的重要作用。
3、强化工作创新,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方法,制作学习、活动、宣传等党务短片,及时上传至网络平台,方便党员学习交流,让强烈的创新精神和意识为党支部的发展贡献取之不竭的动力。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