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讯(通讯:张丽香)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犹如玉带一样静静地环绕着一个美丽的村落——安源区五陂镇五陂村。在金色暖阳的笼罩下,因“中国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故里而闻名的五陂村,清韵悠悠、花草沁人,阡陌纵横的乡村道路上,一处处红色文化宣传标识、一栋栋农家小院布满村道两旁,一眼望去,红色基因无处不在,乡村活力遍布每个角落。
近年来,五陂村以省级“红色名村”建设为契机,实施“党建+美丽村庄”建设,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盘活各方资源力量,招引企业落户建厂,将五陂村打造成为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有景观看头的红色文化新村,走出一条“红资源”变身“新动能”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用“活”资源 擦“亮”红色名片
“作为共产党第一代无线电通信和技术侦察专家之一,宋侃夫破译了许多敌军密码,为红四方面军粉碎敌军围剿和中央红军长征提供了准确的情报,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五陂村宋侃夫事迹陈列室里,前来研学的孩子们时而聚集在讲解员身边聆听讲解,时而分散开仔细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史料,深切感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红色基因是五陂村的‘根’与‘魂’,我们认真开展了红色产业发展调研,提出了红色文旅融合的发展思路,这是我们村的发展出路和方向。”五陂村党总支书记说,该村围绕中国“红色电波之父”宋侃夫故里这一主题定位,将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修建了宋侃夫生平事迹陈列室、宋侃夫铜像广场、红色书屋一系列红色阵地,不断挖掘宋侃夫身上的革命故事,组建了红色宣讲队,推出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推动红色资源“火”起来、红色人物“亮”起来、红色精神“扬”起来。
硝烟早已散尽,但英雄的事迹在五陂村代代相传。如何将红色基因代代延续,让人人都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播者,五陂村小小的红色书屋发挥了大作用。
“宋侃夫同志不仅是五陂村的一张名片,也是我心中的精神财富。我有空就会来这看看书,学习先辈先进事迹,汲取思想营养和精神力量,这里也是我的‘精神营地’,让我浑身充满干劲。”正在红色书屋忙着“充电”的村民宋先生高兴地说。
如今,走进村里的红色书屋阅览书籍,已成为当地村民劳作之余的一种习惯,涵养了村庄的文明乡风。
该村还依托海绵小镇,结合宋侃夫纪念广场周边的1.2公里长廊,打造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红色研学基地;围绕感文化教育、历红色体验、享农村生活、玩无线电测向、游山水田园、品生态产品6个主题,融合红色文化场景、现代美丽乡村生活拓展红色研学,承接青少年研学、校外实践、职业培训活动等,形成一个宋侃夫生平事迹陈列室——海绵科技馆——十里花溪“红绿结合”的研学旅游“红色圈”,把红色资源做成产业、做活经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研学团队慕名而来。
产业赋能 绘就壮美画卷
曾经的五陂村,道路泥泞不堪,村庄环境很差。现在不仅路修好了,田地变规整了,村庄变美了,红色阅读和红色研学也进一步深化了红色名村内涵,大大提高了五陂村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了各地客商前来投资建厂。
走进金桥焊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条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扑面而来,一箱箱成品焊材顺着流水线自动经过打印区,工人们正忙着操作机器、有序作业……轰鸣的机器声、欢快的脚步声,奏响了一曲悦耳的产业发展“进行曲”。
“以前都没有想过不用出去打工,就能在家门口上班,还能够照顾家庭,挺满意的。”金桥焊材的工人一边赶工,一边笑着说,在这里上班,工作家庭两不误,每月至少能有4000元的收入,订单多的时候甚至能达到6000元。
产业兴则经济活,经济活则农民富。五陂村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引进了金桥焊材、栢晟电子、佳化能源等优秀企业投资落户,实现企业带村,产业增效。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集中精力发展绿色休闲经济,整治汽修一条街,关停沙场,积极融入海绵小镇、十里花溪景区建设,打造乡村旅游佳地,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村级集体经济由往年的30万元增加到42万元。
把车间建到村里头,生产线搬到家门口,不仅为辖区内的脱贫群体、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也让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接下来,该村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发展特色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村民的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用好红色资源,念好产业发展经,五陂村正破浪前行、迈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行走在五陂村的沃野乡间,只见文化、生态、旅游全面发展、全面开花,一幅“看得见未来”的乡村振兴斑斓画卷正徐徐展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责编:李锡念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