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为笔 答好“民生答卷”

时间:2024/1/19 12:32:54 来源:环时网 阅读:3171

萍乡市讯(通讯:许朝华)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栗县东源乡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干笃行答好主题教育“民生答卷”。

矿坑蝶变见新绿

一汪碧水宛若遗落人间的绿色宝石,岸旁芦苇随风摇摆,碧绿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健身步道沿矿坑而建,景色美不胜收。谁曾想,昔日满目疮痍的废弃矿山、“固废”垃圾场,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百姓的健身休闲公园、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以“实”为笔 答好“民生答卷”

该废弃矿山由于早年间开采造成较大规模植被破坏、土壤裸露,对场区生产生活安全造成威胁。为此,东源乡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探索建立“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生态修复新模式。如今,修复区新增旱地31.54亩、林地153.51亩、湿地89.28亩,已形成耕地、林地、湿地于一体的立体型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率提高到90%以上。通过生态修复,有效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化解了用水纠纷,保障了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结合龙山山体运动公园,增设健身游步道、护栏和景观台等设施,为百姓提供休闲健身活动场所,周边环境显著改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从满目疮痍到青山绿水,矿山长出“新肌肤”,从绿水青山到助推乡村振兴,东源乡在推进绿色改造和生态治理、破解制约矿山生存和发展瓶颈上找到“两相宜”出路,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

路通业兴民心畅

近日,只见东源乡桃源村连溪片的春芳生态家庭农场里一片繁忙景象,农场工作人员正忙着卸载稻草、麦秸、燕麦壳等牛羊食用的粗饲料。“趁着过年之前屯一点货,现在可比之前轻松多了,这条路加宽又铺设了沥青,前四后八的货车可以直接将草料拉到农场门口,再也不用在路口换农用小三轮转运了。”农场负责人李慧芳高兴地说。李慧芳口中所说这条路全长4.1公里,是桃源村连溪片300余户1200余村民的重要出入路,也是通往县城和市区的主要道路。早前因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给当地村民出行、生活、生产造成不便。主题教育期间,东源乡将该路段提升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来抓,积极向上级争资立项,在2024年元旦期间完成了该路段的“白改黑”。

以“实”为笔 答好“民生答卷”

 “我们经营家庭农场已经10多年了,最开始是土石路,后来是水泥路,现在是沥青路铺到了家门口,农场是这条道路变化的见证者。明年我们准备再将农场扩大规模,现在出入方便了,农场的牛羊鸡鸭更不愁销路。”看着干净平坦的沥青路,李慧芳对农场发展有了新规划。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栗县东源乡大力加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500万元,完成37.5公里乡村公路“白改黑”,新修、加宽、改造乡村道路4.7公里。同时投入650万元用于道路维修、危桥改造、安装安防设施及滑坡治理,全力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群众出行安全和体验得到极大提升。

贴心人捐赠  “点亮”群众窗内窗外灯

走进东源乡逢源村,更换一新的路灯成为一道风景线。夜间,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发出柔和明亮的光,驱散着寒冬的凉意,不仅照亮群众归家的幸福路,更温暖了群众的心。

“之前因为路灯不亮已经很久没出来锻炼了,多亏了周思坦为我们安装新的路灯,又可以在这里跳广场舞了,这个后生真不错。”正在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提起新装的路灯,不禁对周思坦竖起大拇指。

大妈们口中的“好后生”是东源乡逢源村的群众贴心人周思坦,土生土长的逢源村人,他大学毕业后在外打拼,创办了几家企业。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人民,多次慷慨捐赠回报家乡父老。

以“实”为笔 答好“民生答卷”

2023年年底,在深圳的周思坦偶然从老家亲人口中了解到村里安装的路灯因时间久远已损坏,还有少数自然村没有安装路灯,给村民夜间出行带来不便。周思坦主动与村委会联系,当即为家乡捐赠太阳能路灯43套、LED照明灯600盏、落地台灯10盏。“除了路灯,我还准备了一批LED照明灯和落地台灯,现在多数是老人和儿童留守在村里,老人常常因为节省选择瓦数较低的灯泡,这对老人的晚间活动和孩子的眼睛保护都十分不利,我希望我的小小努力,可以让村里的‘一老一小’生活、学习环境有所改善,我更希望通过我的小小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乡贤成为群众贴心人,共同关心、关注和支持家乡的发展。”看着一盏盏灯在道路两旁和各家各户亮起来,看着孩子们在明亮的落地台灯下学习,周思坦放心地返回了工作地。

像周思坦这样的群众贴心人在上栗县东源乡还有很多,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东源乡充分调动群众贴心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学识专长、创业经验,动员群众贴心人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矛盾调解、产业发展、帮扶助困等工作,真正将人才“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硬支撑”。

责编:李锡念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