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的文化创举

时间:2022/11/10 16:18:10 来源:又见丝路网 阅读:3522

韶关讯(桂汉标 报道)2022年7月,由东莞市作家协会、凤岗武江对口帮扶指挥部、东莞市凤岗镇文化服务中心、韶关市和武江区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喜迎二十大 诗意漫武江”诗歌大赛。这项诗赛,响应度高,短短一个月,就有全国各地180多位诗人的400多首诗作参赛。南方+、《东莞日报》凤岗副刊辟出专版刊发参赛部分优秀作品。这些新作,均讴歌武江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城乡魅力,反映武江区近年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新面貌,并用诗歌的形式致敬东莞对口帮扶干部们的辛劳与付出。通过认真评选,评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并于九月上旬举办了颁奖暨线上线下朗诵会,引发了广泛的影响,海内外有数十家媒体作了大篇幅报道。而以这次活动的成果为主体结集成《凤翔武江》一书即将付梓,这是凤岗武江对口帮扶指挥部不断开拓思路,推进两地交流协作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的一个帮扶工作的创举,值得充分肯定与点赞。

这些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的决策部署,东莞市与韶关市、县、区结对形成协作关系。

因为过去从事过近二十年的“文教扶贫”公益活动,故从东莞结对帮扶韶关一开始,我就比较关注,并多次与年轻文友到莞韶园走访并赋诗作文予以推介。两年前,听说东莞作家林汉筠到有东莞扶贫干部任“第一书记”的仁化有关镇村采风创作,并独辟蹊径成立东莞(凤岗)诗歌创作基地,我很感兴趣立即前往仁化一探究竟。从仁化诗友温飞宇处了解到:这个创作基地成立后,组织了很多采风创作和学习交流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诗词爱好者参加,创作了一大批新作。《东莞日报》凤岗副刊还推出几个创作基地作品专版。在“出人材出作品传文明”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我很高兴在我们这个欠发达的山区,冒出这样一个创作基地!在对口帮扶的大背景下,在更大范围的各地文化活动中,似乎还没有过这样的新鲜亊物。作为本土一位文艺老兵,理应予以热情支持。随后我应邀参与过多次这个基地组织的采风创作活动,除了偶尔写出新作,更主要是在一些文艺人聚会的公众场合,庄重地推介这一个对口帮扶的文化创举。在我看来,东莞(凤岗)诗歌创作基地的成立和成功实践,起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扶贫攻坚并接续乡村振兴重大使命,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历史任务,不仅指向物质层面,同时还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成立创作基地,正是实现这种“精神文化需求”一个极具操作性的好方式。它对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展和巩固帮扶成果、助力社会精神文明提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都会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

二是通过探讨东莞和粤北两地文化优势互补,用馥郁书香涵养两地群众的风雅气质。这种打破地域界限的创作交流,增强了相互沟通,使诗歌创作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推进两地文学事业新发展。尤其是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新人,活跃在各行各业,为粤北的社会文明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是创作基地立足于帮扶干部所在的县、区、镇、村,组织诗人们深入实际采访帮扶干部胸怀使命,肩扛职责,不畏辛劳,无私奉献的动人亊迹,满腔热情反映被帮扶对象发生的新变化新风貌。继在仁化成立创作基地之后,今年又在武江区文化馆、江湾镇、重阳镇正式授牌成立东莞(凤岗)诗歌创作基地。正如《新快报》记者所说的:“成立创作基地书写莞韶发展新画卷”,“他们把对莞韶大地的深情和爱,化作一行行诗作,讲述两地精彩的帮扶故事。”

正是在东莞(凤岗)诗歌创作基地的东莞和粤北诗人们的积极参与之下,这一次“喜迎二十大 诗意漫武江”诗歌大赛才得以顺利进行并取得丰硕成果。《凤翔武江》这本诗集,既是这一次诗赛的成果,也可以看作东莞(凤岗)诗歌创作基地成立以来的一次总结。

当然,由于创作基地成立时间尚短,基地参与者有不少投身创作的实践刚刚开始,我们不能说这部诗作合集中的作品,已具备了多么高的水平。我们真心实意地祝贺《凤翔武江》的出版,也以诗的名义祝愿东莞(凤岗)诗歌创作基地继续发展前行,并期待着东莞和粤北诗人朋友们,在中国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时候,不负韶华,努力创作,让更多好作品奉献于时代与人民。

(桂汉标,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五月诗社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