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乡村之星”田世超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时间:2024/6/7 11:59:39 来源:环时网 阅读:30049

   龙口讯(通讯 王进利  白晓光)2023年,是龙口市徐福衔道后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田世超的政绩“丰收年”,他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23年度“齐鲁乡村之星”荣誉称号,荣登“龙口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带头人和先锋军”的光荣榜。几年来田世超书记带领村民致富的先进事迹,让 “好人之城”的龙口符号又增加了靓丽的色彩。已过天命的田世超,用自己的美德与品质,通过十六年的努力,让龙口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洋溢着乡村振兴向上的精神力量。

山东省“齐鲁乡村之星”的荣誉,是对田世超在农业生产一线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高尚、社会责任担当、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度认可,也是对田世超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和农村新业态新产业快速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褒奖。

徐福街道后田村,是龙口市数得着的自然大村,830多户,2300多人。2007年,田世超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决心要让村民走向致富之路。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山东龙口乡村大地时,总能看到一个身影出现在田间、在农家、在小溪,这是坚守、渴望。

坚持是一种品质,也是一种力量。在人生的道路上,坚持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人。走近田世超,他身上有一股奉献与忘我的力量,你会被他的魅力所折服,一串串数字印证着他的实力:投资500万建起240个钢管大棚,鼓励村民种葡萄致富;

连续三年自掏出腰包,为村民订阅了100份家乡报《今日龙口》报,让村民提升综合文化素质;将村里200多亩塌陷地进行复垦,同时,拿出600亩沙地,扩大葡萄种植规模,招引商客,为村民增收拓宽出路;在村北开辟一块3.5亩的菜市场,解决了村民买菜难的问题;筹资60多万元,改造全村自来水管道,让村民喝上甘甜水;新建6个地埋式垃圾池,解决了生活垃圾乱扔乱倒问题,使村里的脏乱差面貌得到改变;通过购买“扶贫公益专岗”的形式,让20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到扶贫公益专岗行动中来;

通过实施“资金帮扶”,照料失去生活能力的12户贫困家庭,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筹资60万元,引进大型污水处理装置,对泳汶河下游五公里河道和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既保护了水质,又有利于农田水利灌溉;共计发放帮扶资金30余万元,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累计出资300多万元为本村及周边村修路,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连续五年被评为龙口市、徐福街道“优秀村干部”称号,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一个数据就是一个亮点,一片数据构成辉煌业绩。世事沧桑,一晃十六年,后田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田世超用行动与收获,用真诚与善举,为后田村描给出了一幅“有温度、有厚度、有高度,有宽度”的富民兴民画卷!田世超是一位有思想、有思路、会思考的村书记,他自龙口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一直在北马镇工作。后来,村里建起了化工厂,因缺少技术人才,当时的村主任动员他回村工作,他觉得自己的根就在村里,于是,毅然放弃了曾经优越的工作,回村当了电工。时事变化,弄潮使然。16年前,田世超接手这个村的书记时,村里负债500多万。

2012年,他组织成立了葡萄合作社,将过去的村民的“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取暖”,统筹化肥、农药、种子的采购,产品的市场外销,实现村民产品效益最大化。他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鼓励农户结合气候和土壤特点,扩大苹果和葡萄种植面积,支持许多农户建起葡萄大棚。根据“调节产品周期、调节上市时间、调整营销价格”,将本村的葡萄推向了全国。使得每亩地的收益从最初的4千元元增长到了现在2.5万元左右,村民因此增加了收入,走上了致富路。田世超说:“俺村的村风,就是父老乡亲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老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光荣传统。种好葡萄,就要动脑筋,下苦功夫,如果人人站街头、打麻将,肯定过不上好日子,也会让人瞧不起。”

当时流行一句话:“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干部看后田。学了后田村,才能家家户户吃上好饺子。”田世超为了村民能尽快致富,每年都自费参加全国农产品交流会。他与时俱进,短视频、抖音、快手都是推销本村产品的手段,将互联网销售做到最大化,拓宽了村民致富的渠道。一张白纸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村民富起来、好起来,日子红火起来,这是后田村村委党支部一班人共同的愿望。多年来,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后田村一直采用传统的引水灌溉方式,水资源浪费严重。为此“两委”决定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先后投资35万元,购进1万多米优质的UPVC节水灌溉管,埋设在地下70cm处,管道覆盖全村2000多亩农业用地,为每户村民办理了电度表智能卡,村民浇地只要把自己地块附近的出水口盖打开,插卡拉闸就可以了。“节水灌溉设施节约了水资源,又省钱、省时、省力。”解决了85%以上的耕地、果园和大棚的用水难题。

在村民孙毅的指引下,来到他家种植的4亩葡萄大棚里。葡萄的枝叶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绿油油的光,一派生机勃勃。地面上,一条条拇指粗的黑色滴灌管道弯弯曲曲地向远处延伸。再一细看,黑色管道的表面均匀地排列着许多小孔,水从小孔流出,精准喷洒在要浇灌的地面。

据孙毅介绍,引进这个滴灌设备的成本比较高,1亩地需要1300余元,但却非常实用,可通过局部湿润灌溉,田间土壤疏松,通透气性良好,易溶性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可随水滴入,减少中耕、施肥、喷药、锄草的作业次数和劳动力投入,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目前,全村70多户村民种植的300多亩葡萄大棚都用上了滴灌设备。“实施滴灌工程,浇地都不用专人看守,只要把电闸推上,设定好时间,然后该忙什么忙什么,到点来关闸就行。”孙毅说,现在每亩浇地费用只需四五元钱,节省了近一半浇地成本。“拿农田来说,以前每浇一亩地平均需要1小时,用9度电。现在40分钟就能浇完,还能省下2度电。”该村村民史世远说,自打用上节水灌溉设施,大大节省了人力和财力。村民的事无小事,村“两委”引进节水灌溉设施的做法,让后田村的广大村民尝到了甜头。

水因时而变,人因思而变。如果说科学的谋划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那么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确实让我们切身感受和体会到那种大道无形、势不可挡的发展潜力,从渐变到速变,从量变到质变,从物变到人变,每一份变化都显得那么自然生动而又令人惊喜、感叹。而每一个变化和惊喜,无一不体现着田世超的朴素的思维。他的一串串事迹,饱含真情,传递爱意,共同汇聚成后田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

一条条水泥路修到家门口,一栋栋房子整齐有序,一片片葡萄产业基地葱葱郁郁,一户户农户脸上藏不住满心喜悦……一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无不展现着这个美丽乡村人民的幸福生活。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田世超密不可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田世超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苦,但也收获了真正的快乐,这是他人生中的宝贵财富。他深入到田间地头、村民家中,收集民意;在雨雪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第一时间赶到困难群众家中嘘寒问暖,查看有无灾情险情;自觉参加夏季防汛、夜间巡逻等工作,与村民干在一起、守在一起。

作为一名村支书,田世超在夏日的夜晚尽情湿透后背;在冬日严寒下走出铿锵步伐;在广阔农村绘就五彩斑斓梦。田世超和村“两委”成员带头学习做表率,紧抓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上,通过“三会一课”、微信群等方式开展村党支部活动,促进党建工作转化为乡村振兴强劲动力。榜样的引领如微光成炬,辉映时空。田世超重视发动广大党员对村务工作献计献策,党员认同感、荣誉感明显增强。村级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民主决策制度。实行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联户”活动,每名党员主动申请联系3名农户和1名贫困户,充分发挥“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引领作用,“大事找支部,小事找党员”成为村民的习惯。

田世超在为村民办实事的同时,还时刻关注村里的弱势群体,自掏腰包为村里办各种公益事业,多次为敬老院捐款,帮助闲散劳动力就业。不仅定期为帮扶对象送去生活物资和慰问品,还鼓励帮扶对象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自身努力和政策帮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每逢春节、中秋节,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收到由田世超个人出资购买的鱼、肉、油、月饼等慰问品。村委为了提升葡萄品质,每年派专人到外地地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引导村民适时栽种广受市场青睐的新品种,将原来使用多年的竹木棚改为钢管棚,既省钱又省工,比竹木棚增加一倍栽种以上,能够提高种植密度和总产量。

采访中,田世超亮出了他的乡村管理“五字经”:念好“乡”字经,做乡亲认可的乡里人;念好“实”字经,做乡亲喜爱的实在人;念好“能”字经,做乡亲佩服的能干人;念好“和”字经,做乡亲亲近的自己人;念好“拓”字经,做乡亲依靠的当家人。用心、用力、用智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心系脱贫攻坚大事,情倾贫困群众,脚踏乡村道路,用火热的真心去温暖群众、用聪明的才智去引领落后,用辛勤的汗水去改变贫穷。在乡村奔小康路上,发挥着身先士卒的“冲锋员”、脱贫致富的“领路员”、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协调各方的“联络员”作用。用奉献书写乡村振兴新诗篇。

与田世超交谈,你还会感到他是一个心地很宽的人、一个不事张扬的人、不善言表的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人。他认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抓好乡村工作落实,就要有一种追求和无畏,就是要有一种境界。可以说,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也正像今天我们日益紧缺的资源,愈发显得那样珍贵。这种精神是田世超取得工作胜利的法宝。一串串辉煌的业绩,一份份创新奖牌,放射出田世超的拼搏历程。

对于他的关注,不仅基于他带领村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而且还基于这么几种上下一致的声音:
政府相关部门:田世超为人实在厚道,敢于开拓,乐于奉献,为后田村作出了贡献;村民:他心里总是装着群众,有这样的当家人,我们有福气;业务单位:这个人讲诚信,有着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他合作,放心,他的人品令人敬佩。

走进后田村,渐渐映入眼帘的,是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气象。行程万里,不忘初心,一诺千金,砥砺前行,田世超用自己的努力与村民的配合,交出合格的“美丽乡村答卷”“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回首一路走来,有微光的欢喜也有阴雨的无常,田世超相信振兴乡村的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田世超坚信:选择了前方,就要风雨无阻,只有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能更好地武装自己;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乡村振兴之路走的更加扎实,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这个美好蓝图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千金无须买画图,看我后田舞新篇”。作为”齐鲁乡村之星“的村党书记田世超,是一个少说多干的人,是一个不善表现自我的人,他是一个喜欢默默无闻干事的人。正是这种金贵的人品,成就了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事业。作为一名“齐鲁乡村之星”,田世超有自己独特的角色,在乡村振兴这个大上舞台上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怀着感恩之心,珍惜每一个瞬间,欣赏着农村振兴过程中的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美好。因为他知道,乡村振兴本就是一场奇妙的旅程,富民兴鲁应当以宽容和豁达的心态,坚定地向前迈进,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绚烂篇章。

“齐鲁乡村之星”田世超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作者简介:王进利,笔名黄海,党员,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山东龙口人,烟台大学法律专业毕业。历任中学语文教师;乡镇街组织、宣传、纪检、政法、人大部门就职,科级干部。任职期间多次被市镇各级评为各岗位先进,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荣获龙口市“嘉奖”“三等功”;获烟台市“三等功”一次。现为龙口市作协、诗词协会及烟台散文微刊、北海文学、西散南国文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近年先后在《今日龙口》《烟台晚报》《烟台散文》微刊《北海文学》及大众文苑论坛烟台大众网等发表通讯、诗歌、散文随笔百余(首)篇,并多次荣获文学奖项及荣誉证书

责编: 欧文秀  审核: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