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讯(通讯:张诗源)“现在有了辣椒车间,不仅上班离家近,收入也更稳定了,今后我们村的日子肯定也能像这红彤彤的辣椒一样越过越红火!”在济宁市鱼台县鱼城镇,刚在家门口找到工作的刘鹏高兴地分享道。刘鹏提到的辣椒车间,正是鱼城镇与本地乡村振兴合伙人合作建设的辣椒制干车间扩建项目。
近年来,济宁市鱼台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围绕乡村发展需求搭建招才引智平台,招募技术能手、专家学者、创业团队等各类人才通过资金合作、技术服务、创办企业等形式投身乡村振兴。各镇街将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与当地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聚焦现代农业、生态养殖、电商运营等产业领域,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农产品品牌,实现了乡村产业发展、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
鱼台县河湖交织,蒲草遍生。在鱼台县王鲁镇孟楼村,蒲草编织非遗传承人张三玲抓住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的发展机遇,成为当地知名的致富“带头人”。“我免费给村里的老姐妹们提供原材料,手把手教会她们编织的手艺,让她们都能给家庭增加一点收入。”张三玲将蒲草编织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开发出团扇、台灯、提包、蝇拍等20多种产品,年销售额达50万元以上。如今,张三玲每年培训草编手工艺人50余人次,带动周边村民就业200余人,人均增收2万余元。
在鱼台县李阁镇,乡村振兴合伙人刘宝猛与村委合作打造李阁镇特色养殖朗德鹅产业园,以种鹅繁育为重点,采取分散养殖、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管理、集中孵化模式,基本做到了鹅苗全年均衡上市。“现在朗德鹅种鹅养殖规模已达35000只,年孵化鹅苗180万只,公司年产值约3600万元,孵化的鹅苗销往全国各地,得到一致好评。”刘宝猛介绍。在他的带领下,朗德鹅产业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集中化,带动就业100余人,促进村集体增收50万元。
鱼台县鱼城镇湾里村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村里妇女大多心灵手巧,会手工缝制衣物。乡村振兴合伙人杨慎行在村两委的支持下,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争取资金扶持,成立了湾里村“巧嫂被业工坊”,采取“村集体+公司”的运营模式,实现集体控股。被业工坊成立后,村内留守妇女纷纷前来就业,村里在外务工的货车司机也踊跃帮助工坊向全国各地配送棉被。目前,产品已覆盖到全国十几个地区,70多家企事业单位,年度销售额突破4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创业。
截至目前,鱼台县先后在王鲁镇、鱼城镇等9个镇街设立乡村振兴工作站,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65人,落地项目62个,带动就业5000余人,促进村集体增收1500余万元。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