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吴乐平
“第二个结合”贯通过去、现在和未来,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徽州人只有寓“第二个结合”融合徽文化创新,步履不停,诗行远方,才能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在实践创造中造就有机统一的新文化生命载体,切实做到在“结合”中创新、在创新中“结合”,在守正创新中担负起徽州文化传承的圣神使命。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曾在一首诗写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表现了诗人对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的向往。徽州不仅以其云山雾海、怪石嶙峋、清秀明丽的黄山、齐云山、新安江、太平湖等吸引着每年数百万海内外游客,更以其美丽迷人、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倾倒了无数旅游者流连忘返。那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居、鳞次栉比的古牌坊群和阴森威严的古祠堂,无声地诉说着古老徽州文化辉煌的昨天。1990年,黄山荣列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000年,西递、宏村加盟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还有潜口民宅、许国石坊、罗东舒祠、渔梁古坝等1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等。它们的殊荣显示出徽州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引起海内外无数学者强烈的关注,在革故鼎新中激发徽文化发展的活力。
徽州人才荟萃、名人辈出,“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同胞翰林”、“四世一品”、“父子丞相”……佳话频传。《中国人名大辞典》共收集清以前历代名人4万人,徽州名人就有800余人。2000年初,黄山市曾评出三十位杰出徽州历史文化名人,理学家朱熹、新安医学创始人之一汪机、珠算大师程大位、新安画派创始人渐江、马克思《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位中国人理财家王茂荫、哲学家戴震、近代著名画家黄宾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革命音乐家张曙、著名学者胡适……名列其中。就连国家主席江泽民、胡锦涛,他们的祖籍都分别在徽州的旌德和绩溪。勤劳勇敢的徽州人铸就了徽州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徽文化精神内核。
我们要深挖创新因子、创意价值,以科技手段赋能、以时尚元素注入,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与市场结合,探索多元化以用促保机制,发展徽州民宿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徽派预制菜产业,培育徽派乡村美食、非遗手工制作、新安康养等文化新业态,不断增强目连戏、徽州大鱼、板凳龙等徽州好物和非遗民俗的时尚感和流行度。结合黄山国际乡村生活美学创意设计公开赛、美丽乡村建设“五微”行动,推动艺术乡建,让徽文化与时代气息交相辉映,打造唐诗宋词的烟雨徽州、水墨写意的秀美黄山,持续推广“创意黄山,美在徽州”城市品牌,把独特的徽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在青山绿水间,赴一场徽州之约”,开辟一条文旅融合发展新赛道。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重要回信精神,深入挖掘弘扬徽州文化人文价值,从中汲取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持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动历史遗存与当代生活交汇共融、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和谐共鸣,引导人们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让“好人黄山”成为这座城市新的IP,将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我们要厚植文化优势,以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徽州文脉传承工程、徽剧振兴工程,全面开展传统村落、古民居建档立卡工作,全面概括梳理徽州文化内涵及名人,持续推进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支持徽州文书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世纪动脉历千秋,支持祁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屡茶香飘万里,用绝美的生态吸人眼球,全力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我们要以大黄山为纵坐标、新安江为横坐标,着力讲好徽派古建故事、传播好徽派古建声音,全方位保护历史遗存,深耕人文沃土,推动创新融合,持续实施徽州古建筑保护,打造皖南古村落“满天星”,让人们透过古建读懂徽州文化,透过徽州文化读懂博大精深的中国文脉,以其独特魅力、感染力跨越地域界限,深层次激起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在新时代续写徽派古建新传奇,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立足黄山和徽州这两个顶流IP,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国际展陈和文化交流,加快建设服务外交外事活动基地,争取更多主场外交、国际盛会落户黄山,深化与RCEP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推动多领域、多渠道、多层次民间对外交流,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风范、安徽风采、黄山风韵,奋力谱写新时代“一带一路”高质量徽文化发展新篇章。
徽州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本之一,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生动缩影,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第二个结合”的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深入挖掘、传承、活化徽文化,用深厚的文化动人心魄,推动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徽文化新气象、激扬文明新活力,让珍贵的徽文化延续根脉、强化徽文化繁荣、建设徽文化强市,奏响徽文化奋进的凯歌。

作者简介吴乐平,男, 中共党员,安徽黄山歙县白杨人,歙县深渡中心学校退休教师。曾特聘为《当代中国人才库》名誉主编,现任中国作家协会认证会员、中国诗歌会员、《中华作家网》会员、《现代网络诗歌》驻站诗人。作品散见于网络平台和纸刊。辞条,收入《中华英才大典》《世界人物辞海》。
责编: 欧文秀 审核: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