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讯(通讯:陈勇言)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的独库公路,承载着无数行旅者的梦想与脚步。当游客们驾车行驶在平坦、安全的独库公路上,沉醉于沿途的美景时,或许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交通量这么大工作面这么小的公路日常养护都在什么时候呢?
夜幕降临,独库公路上的滚滚车流逐渐褪去,如果你以为它要进入休息时间了,那就错了。每晚10点至次日8点是独库公路运营“空窗期”。为了将公路养护作业对交通旅游的影响降到最低,养护队伍只有抓住这个短暂的空窗期进行日常养护,他们白天对公路病害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监测,到了夜晚,他们披星戴月如约而至,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拂去公路的疲惫,用日复一日的匠心,全力保障着独库公路的安全与畅通。
傍晚10点整。新疆的日光还未褪去,天山山谷在寂静中还披着一道道晚霞金光,阿克苏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库车养护所的养路工人已整装出发。在陡峭的山崖边,他们系紧安全绳,手持探测仪器,一寸一寸地检查着岩石的稳固性。对于那些存在松动迹象的危岩,他们果断采取“机械+人工”的方式进行排险作业。这项工作不仅考验着他们的专业技术,更需要非凡的勇气与耐心。在一处急弯附近,几人正全神贯注地清理着路边的落石,养护站站长尼亚孜·巴克拍了拍徒弟吐尼亚孜·海比尔肩膀说:“这块岩石要这样撬,才更省力”,师徒俩配合默契,一人手持撬棍,一人辅助用力,待石块松动后,迅速将其挪至装载机铲斗中,其他工人便用铁锹、扫帚将碎石聚拢,再搬运至运输车上。“可别小瞧这些落石,对行驶的车辆来说,即使掉下很小一块都会引发大的隐患。”有着多年养护经验的尼亚孜·巴克一边擦拭着额头的汗水,一边向徒弟说道,“我们必须在车辆通行前清理干净,容不得半点疏忽。”
凌晨1点。奎屯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毛溜沟、乌兰萨德克养护站作业车的车灯刺破山间薄雾。白天近40度的路面还留着烈日灼烤的余温,此刻却因山风骤起,气温骤降到只有十余度。养路工们哈着白气,有人在路边清理碎石和白色垃圾,有人在指引着零星的车辆,更多的人聚集在路面修补现场。
“丁超,坑槽边缘再切整齐些!”站长宋雪岭裹了裹反光背心,一边大喊一边比划着。这位在养护一线干了二十多年的复转军人,总往最险的地方扎。“您这老腰刚贴完膏药,歇会儿吧!”丁超心疼劝道。他摆了摆手:“放心,我在部队练过,比你们年轻人更稳当。”话音未落,他踮脚调整广角镜的角度,镜片上的雾气蒙了又擦,直到能清晰映出弯道全貌。
不远处,亚力坤正蹲在地上补坑。这名老党员膝盖上的护垫已磨得发亮。“亚力坤叔,我来!”考赛尔要替他,他却把工具往怀里一收:“这料得压实了,不然明儿太阳一晒又鼓包。”他粗糙的掌心抚过新填的沥青,像在摩挲自家孩子。山风卷着碎沙打在他脸上,三十年的风吹日晒在他脸上刻下深深的沟壑,可那双眼睛仍亮得像星星:“我多干一分,路上的车就少一分险。”
清晨5点。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深蓝色的天幕下,巍峨天山的雪顶已隐约透出第一抹淡金。在伊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那拉提养护所和尼勒克养护所管养的国道217线施工现场,鏖战了一夜的疲惫被最后冲刺的专注取代。
空气里弥漫着滚烫沥青特有的、带着焦糊味的浓烈气息。工人们俯身仔细查看新铺沥青的温度与接缝,拿着水平尺反复核验着平整度,“滴滴——!”一声短促、嘹亮而极具穿透力的哨音,突然撕裂了机械的轰鸣!安全员哈热斯的哨音在机械声中格外清晰。很快大家被技术员一句话聚拢了过来:“快来,温度显示158℃,正是最佳摊铺时机"……
凌晨6点35分,朝阳终于挣脱了群山的束缚,将万道金光泼洒在崭新的沥青路面上,反射出耀眼的乌亮。养路工人们脸上沾着油污和汗水,看着这条在黎明来临前“痊愈”的公路,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站在晨光里,身影被拉得很长。安全员的哨子静静挂在胸前,如同一个沉默的勋章——守护着脚下的路,守护着每一个即将启程的平安。
9点50分。天光大放,全国各地的游客马上将齐聚而来,独库公路即将迎来繁忙的一天,而我们的养护工已经陆续收工步入归途。返回的车厢内出奇安静,有人闭目揉着酸痛的肩颈,有人给家人匆忙报了平安,有人头靠车窗沉沉睡去,但手机屏保上却亮着六岁女儿过生日的照片……回到工区宿舍很快鼾声四起,这是身体极限劳作后最诚实的回响——每一道安睡的呼吸,都是在为明日继续战斗积蓄能量。养路工宿舍的鼾声中,库车养护所的出工日志新添一行:"7月7日,清除危岩9处,修补路面27㎡,独库公路全线畅通。"当自驾游客的长龙掠过他们身旁时,也许没人会注意到这些橘色身影,但我们都知道,哪有这么多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国道217线是连接南北疆的动脉,也是一脉相承的英雄之路。新疆公路人起早贪黑的作业,是对公路“畅、安、舒、美”承诺的果敢兑现。独库公路的“空窗期”是一曲由一道道橘红色身影共同谱写的守护交响曲。无论是养路工的辛勤忙碌、技术人员的深夜研判、机械驾驶员的精准操作,还是安全员的嘤嘤叮嘱……每个岗位都在为公路畅通注入公路人的力量与奉献。当晨曦再次洒向焕然一新的路面,车轮平稳驶过之处,是新疆公路人用星夜奔忙织就的安全经纬,更是献给边疆热土的无言情书——他们俯身是大地沉默的医者,挺立便是守护通途的界碑。
责编:玉素甫·玉素因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