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评论:把显绩做实 把潜绩做深

时间:2025/8/6 11:54:50 来源:陕西省府谷县文旅局 阅读:4077

把显绩做实把潜绩做深

李  义  陕西省府谷县文旅局 

古语云:“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为政用权者作为如何、政绩怎样,老百姓都最有发言权。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广大领导干部须当勤修为政之道、从政之德,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既致力于打造让百姓眼前可见、手中可触、心中可感的“显绩”工程,亦须沉潜耕耘,为后人栽树铺路、奠基长远的“潜绩”事业。

揆诸当下,少数干部对政绩的认知存有偏颇。他们将“显绩”误作晋升的“敲门砖”,将“潜绩”视为他人收获的“铺路石”。殊不知,“显绩”如锦上之花,其盛放离不开“潜绩”默默滋养的根系;“潜绩”似深藏之玉,其价值终将在“显绩”的璀璨中得以昭彰。二者实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不可偏废。若一味追逐“短平快”,对生态治理、医疗教育、历史遗留等需久久为功之业敷衍塞责,甚至为“显绩”不惜“数据注水”、透支资源,则繁华终成泡沫,徒留“虚胖”的根基与后劲的空乏。

夯实思想之基,铸牢“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理想信念的“总开关”一旦松动,政绩观必然走形。作为干部管理主题的各级组织部门,就须以持续深入的理论武装为干部补钙壮骨,将正确政绩观教育嵌入干部培训核心课程。通过党性教育、标杆引领等渠道方式,持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深刻体悟“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涵养“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远见,以国家整体利益和人民长远福祉为坐标,力戒浮躁,笃行致远。

校准考核之尺,挥动“潜绩显绩同辉”的指挥棒。古人云:“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科学的政绩考核是树立干事风向的关键。在政绩考核衡量中,首当避免“一刀切”,而是实事求是地根据不同地区、层级、部门的职责特点,精准设置个性化考核指标,既要历史纵向对比看进步,也要区域横向比较找差距,更要穿透表象洞察干部在“显绩”中的创新突破与“潜绩”布局中的战略眼光,尤其警惕“急功近利”“数据造假”“形式主义”的各种虚假“政绩”。其次,考核结果必须“落地生根”,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激励紧密联动,形成鲜明的激励导向,通过“以实绩论英雄”的选人、用人标准、导向,优先提拔那些“显绩”扎实、“潜绩”用心的实干者,让“有为者有位”成为最有力的动员令,进而促进形成“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扎紧监督之篱,亮明“遵规守纪利长远”的戒尺。全面高效的监督是正确政绩观的守护屏障。必须善用监督的“探照灯”,构建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协同发力的网络,通过实地走访、明察暗访、专项检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敏锐捕捉干部干事中政绩观的细微偏差,抓早抓小。监督的利剑更要指向政绩的“隐性”层面,既审视“显绩”的成色是否货真价实,更探查“潜绩”的根基是否牢固深厚。对罔顾民生“潜绩”、盲目追求个人“显绩”导致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社会不稳者,必须严肃追责。与此同时,亦需完善“容错纠错”机制,精准区分探索性失误与违规行为,为担当者卸下包袱,为改革者撑腰鼓劲,助其放下包袱再出发。

“显绩”如花,绚烂于当下枝头;“潜绩”似根,深植于未来沃土。唯有以正确政绩观为舵,将“显绩”做实于百姓心坎,将“潜绩”做深于时代土壤,方能驾驭发展之舟行稳致远。

责编: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