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时间:2025/10/8 12:01:53 来源:环时网 阅读:17667

北京讯(作者:刘登阁)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的皇城相府,是清代名相、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及陈氏家族的故居。陈家人耗时260余年,历经七代人的努力修建而成,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由内城、外城、紫芸阡等组成,有院落16座,房屋640间,总面积3.7万平方米。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舞台,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岁月的厚重与深沉。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内城称“斗筑居”,为明代建筑,是陈氏家族的故居。主要建筑有城墙、河山楼、藏兵洞、陈氏宗祠、树德居、世德居、容山公府、御史府及麒麟院等。内城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城墙高大厚实,城门紧闭时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城内的庭院深深,小径曲折,每一处角落都弥漫着历史的气息。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外城又称中道庄,为清代建筑,是陈廷敬的私邸。与内城相比,外城的建筑更加华丽宏伟。这里有宽敞的厅堂、精美的楼阁、华丽的花园,展现出了陈家在康熙盛世时期的繁荣昌盛。外城的建筑布局严谨,对称有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理念。主要建筑有相府、书房、花园、管家院、内宅、城墙、御书楼及功德牌坊等。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建筑群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生活、战备设施齐全,建筑风格独特。气势恢宏的石牌坊上记载了明清两代陈氏家族科甲鼎盛,冠盖如林。这里走出41位贡生、19位举人,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呈现“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和“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文化传奇和辉煌荣耀,堪称“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但皇城相府最令人感兴趣的,莫过于相府后花园,令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后花园情结。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流传着才子佳人故事,从根据唐传奇《会真记》改编的《西厢记》中崔、张爱情的悲欢离合起,中国文坛上就确立了才子佳人故事的写作程式:首先是郎才女貌,即男子一定是才华四溢,女子则美貌超群;其次,他们的爱情是私自定下的,没经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父母得知后,一定不能得到父母的原谅和肯定,还要受到父母的百般刁难和反对;再次他们的爱情往往还有“第三者”插足,或有小人捣乱使坏,如《西厢记》中的郑恒之类,因他与莺莺以前曾有过婚约,他的到来使崔老夫人一度想赖掉莺莺与张生的婚约;但最后他们的爱情多因得到皇帝的恩准而获得大团圆结局。 这个模式于是通常被概括成:私定终身后花园(或小姐赠金后花园),棒打鸳鸯两离散。落难公子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的四步圆舞曲,使天下有情人得以终成眷属。或者,才子佳人相见欢,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金榜题名大团圆。这是古人的爱情神话。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而故事的场景往往设定在后花园,甚至可以说中国文人有着强烈的后花园情结,即便是《红楼梦》,其大观园也是类似的后花园情景。花园美景是滋生爱情的温床,柳绿桃红、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鸟语花香......这一切,都让后花园成为一个特别容易滋生一见钟情的地方。后花园作为才子佳人故事中的爱情圣地,也确实成就了众多的痴男怨女。正如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中所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自然界的美景最能撩动少女的春心,《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在花园中约会,“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聊斋志异·婴宁》中,也是婴宁跨过后花园的墙头,与王子服相见。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牡丹亭》有一折戏“游园惊梦”,说的是富家千金杜丽娘因读了《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而萌发春情,便去了后花园游玩。在牡丹亭畔、芍药栏边,因春困而入睡,梦中遇见书生柳梦梅,两人互诉衷肠,并且兴致所至,行了云雨之事。醒来后,杜丽娘便觉得这种感觉实在太美妙了,从此便念念不忘,最终竟因相思成疾,并因此亡故。临终前,她嘱咐母亲,把她埋在后花园的梅花树下,于是《牡丹亭》的故事就开始了。

再如《墙头马上》中的男主人公裴少俊正是由于后花园的吸引,在一墙之隔下抬眼相望“便好道杏花一色红千里,和花掩映美容仪”,与女主人公李千金相邂逅。也正是由于花园中杏花盛放,李千金的面容与花团锦簇的杏花交相映,才使其显得更为娇俏动人,从而引发裴少俊对李千金一见钟情。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因此,后花园不仅仅是花的海洋,更是无数爱情故事悄然绽放的舞台。所谓一抹雕栏,喷清香兰花初绽。携手向花间,暂把幽怀同散。才子佳人们爱情里最美好最浓烈的时光,都是盛放在姹紫嫣红的花园里的。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长篇叙事诗《井底引银瓶》所写:“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每当微风拂过,空气中弥漫的不仅仅是玫瑰的芬芳,还有那些藏在花瓣后低语着的情愫与期待。繁花,翠树,流水,山石……花园是如此生动诗意的所在,交颈的鸳鸯,双飞的蝴蝶,蓬勃的生命力里无拘无束地透出爱的影子。正如汤显祖著名的《牡丹亭》中所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里的爱情发生地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的南安府衙后花园,这里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两架。绕的流觞曲水,面着太湖山石。名花异草,委实华丽”。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如皇城相府的花园,假山、鱼池、回廊、花圃交辉相映,百花争艳,绿树成荫,假山怪石错落有致,构思巧妙,建造精美,流水潺潺,鱼戏翩翩,一派江南园林气息。一条清澈的小溪蜿蜒而过,溪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

后花园是界于室外与室内的第三空间,在这里社会(室外)和家庭(室内)的约束暂时消失。现实社会的伦常关系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亦可暂时消失。而在明媚灵秀的后花园中徜徉,倾听来自自然的声响和来自心底的呼唤,个人情感得以从容彰显,许多玫瑰色的梦就由此浮现。室内外收敛起来的闲情逸绪在后花园有了释放的可能,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幽期密约就会依次上演。后花园遵循理想主义的情感原则而非理性主义的生活原则。

再者,后花园为青春女子提供了一个足以舒展自我的恋爱空间。后花园中没有家长、没有女诫,有的是百花竞放、百鸟啼鸣。园中只有春情女儿和痴情才子的试探接触、相互爱慕。后花园中的男女之爱不是现实的理性的恋爱,而是虚构的遵循理想主义情感逻辑的恋爱,即所谓“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但从现实来看,文学中才子佳人私定终身后花园的情景,基本上是没有现实的可能性的。中国古代住宅遵循内外有别原则:以中门为界,将住宅分隔成“内”与“外”的空间,并设置“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的纲常规范。


中门指的是内院与外院之间的门。如北京四合院住宅,垂花门位于院落的中轴线上,将住宅分为内外两部分,垂花门就是中门。为了保证内宅的隐蔽性,在垂花门后檐柱处还常设屏门。除了需要举办重大的家族仪式,其余时间屏门都是关闭的。古代女性活动空间以“中门”为限,深居内闱,不可外出闯入男性领地,否则便是违背妇道、不合礼制要求,即所谓“妇人无故不窥中门”。

皇城相府建筑格局也可明显印证这一点,后花园是处于重重“封锁”的,是用高高的围墙筑起,隔开外人视线,不许外人轻易靠近的,千金小姐的闺阁绣楼更是被严密保护的,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和私密性,落难公子这个外人基本上是不可能进入到后花园的,几乎连见到相府千金的可能性都没有,更何况谈情说爱了。那种“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情景,只能是存在文学的想象中

后花园情结:中国文人的白日梦

而以《西厢记》等为代表的许多才子佳人故事往往还将佳人的身份设定为相府千金(在职或退休的宰相之家)这样的大家闺秀,以与草根的才子形成身份上的巨大反差。当然,这一点同样是文人的臆想了。

在这些作品中,女主角往往有三大突出特征:一是身份高贵,要么是豪门之后,要么是显宦之女,同时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二是貌美,有才情。相当一部分才子佳人小说作者是带着“知己”情结来写小说的,他们设计的佳人无不才高貌美,超群绝伦,只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青年才俊才能得到她们的青睐。三是热爱自然,渴望爱情。她们在后花园中实现自我蜕变,由茧化蝶。后花园是成就这段玫瑰色爱情必不可少的场景。

这种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积极意义在于强调情感的纯粹和真正的自由,突破了现实中的所谓“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缚。这种理想的爱情模式,是跨越了身份、地位、贫富等种种世俗的偏见的。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