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时评论:以“极端认真”驱逐“差不多先生”

时间:2025/10/28 13:30:16 来源:环时网 阅读:9664

以“极端认真”驱逐“差不多先生”

作者:陕西省府谷县文旅局 李义

一项工作“大体完成”便鸣金收兵,一个环节“基本可以”就放行通过,一份材料“大概无误”即提交上报。当前,在个别部门和部分干部身上体现的这种“差不多”心态,如同温水煮蛙,悄然侵蚀着队伍的战斗力,疏离着党群干群关系,是作风建设必须坚决祛除的顽疾。新时代征程壮阔,使命艰巨,容不得半点马虎与将就,必须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以“极端负责”的硬核担当,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深挖根源,“差不多”是思想上的锈蚀剂、行动上的绊脚石。“差不多”思想并非小问题,其背后折射出的是责任心的衰减、进取心的弱化和标准意识的缺失,其本质是“不愿较真”的懈怠心理。部分同志安于现状,甘居中游,缺乏“争一流、创唯一”的拼劲和韧劲,满足于“交差即可”,不求“出色出彩”,导致工作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同志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好人主义,出于“认真”可能触碰矛盾、得罪他人的个人利害考虑,便在原则问题面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标准要求上打折扣、搞变通,损害了制度的刚性。更有甚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由于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能力不强、研究思考不深,难以发现深层次问题,抓不住关键要害,只能浮于表面,显露出“不能较真”的本领恐慌,而“差不多”就成了能力不足的“遮羞布”。无论原因如何,这种“差不多”的思想一旦蔓延,政策执行就会“雷声大雨点小”,改革举措可能“最后一公里”梗阻,服务群众难免“隔层纱”,最终贻误的是事业发展,辜负的是人民期盼。

传承基因,“认真”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是我们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从革命战争年代“小米加步枪”的精细筹划,到建设时期“两弹一星”的万无一失;从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敢闯敢试,到新时代脱贫攻坚的“精准滴灌”、疫情防控的“科学精准”,无一不闪耀着“认真”的光芒。而这种“认真”,是对信仰的虔诚坚守,是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摆在最高位置的自觉;是对责任的无限敬畏,是“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是对卓越的不懈追求,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它是焦裕禄同志探流沙、查风口的刨根问底,是孔繁森同志扎根雪域、服务群众的满腔赤诚,是黄大年同志焚膏继晷、勇攀科研高峰的极致专注。这份“认真”,铸就了我们的执政根基,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支持。

躬身践行,让“精益求精”成为新时代干部的鲜明标识。驱逐“差不多先生”,弘扬“认真”精神,非一日之功,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将其内化为心、外化于行。首先,广大干部要在思想上要“较真”,筑牢“极端负责”的信念根基。要时刻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将个人工作置于发展全局中考量,常思岗位之责、常念人民之托。破除“佛系”心态、“躺平”思想,激发“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紧迫感,树立“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的卓越标准。其次,在行动上要“求真”,锤炼“精准精细”的过硬本领,特别是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下足“绣花功夫”。如制定政策要深入调研、广纳民意,力求“精准对症”;推动落实要一抓到底、闭环管理,确保“落地生根”;服务群众要换位思考、体贴入微,做到“雪中送炭”。唯有在作风上要“认真”,涵养“一丝不苟”的务实品格,勇于到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去磨砺,在解决复杂矛盾中增长才干,方可使“精通本职”成为标配。同时,组织上要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树立“奖优罚劣”的鲜明导向让“认真负责、精益求精”者得褒奖、受重用,让“敷衍塞责、马虎应付”者受惩戒、没市场。营造“崇尚实干、注重实绩”的浓厚氛围,为敢于认真、善于较真的干部撑腰鼓劲,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摒弃“差不多”,发扬“认真”风,是一场思想的洗礼,更是一次行动的远征。让我们都以“极端认真”的姿态,争做工作的“工匠”、岗位的“专家”,以每一个环节的尽善尽美,汇聚成事业发展的磅礴伟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实干争先的政治生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硬核力量!

责编:欧文秀  审核:米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