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疆连心绘长卷 文化润疆谱新篇
——烟台援建伽师总场文化长廊成民族团结新地标
新疆伽师讯(通讯:田建忠 夏玲英 )金秋十月,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的伽师总场嘉和镇,一条由山东烟台援建的文化长廊在民族团结广场正式落成并向公众开放。这条以“鲁兵同心·文化润疆”为主题的长廊,迅速成为各族群众参观游览的热点,也成为烟台与伽师总场文化交融的又一标志性成果。长廊揭幕当日,各族群众扶老携幼前来参观,在一幅幅图文前驻足品读,笑声与赞叹声交织成跨越千里的民族团结交响曲。
千里援疆凝共识 文化为桥筑根基。“早在去年烟台艺术家赴伽师总场开展‘心连鲁兵 草湖艺润’活动时,建设文化长廊的想法就已萌芽。”烟台援疆干部王毅介绍。作为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烟台援疆工作组得知伽师总场正打造南疆和合文化中心,亟需具象化的文化展示载体后,迅速将文化长廊建设纳入年度重点援疆项目,投入专项资金45万元,仅用2个月便完成从规划设计到施工落成的全过程。
项目筹备阶段,烟台援疆工作组与伽师总场党委组建联合专班,先后6次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征求各族群众意见。“长廊选址特意选在民族团结广场核心区域,这里既是职工群众日常休闲的聚集地,也是月亮湾生态亲子乐园等文旅景点的必经之路。”伽师总场文体广电旅游中心负责人介绍。专班还邀请了老军垦、文化能人参与内容策划,最终确定以“历史记忆、文化交融、援疆成果、未来展望”四大板块为核心的展示框架。
施工过程中,来自烟台的建设团队与当地工匠密切协作,克服高温天气等不利因素,创新采用防腐木与仿石材料结合的工艺,确保长廊在沙漠气候中经久耐用。“烟台师傅不仅带来了先进技术,还手把手教我们施工技巧。”参与建设的当地职工艾合买提·吾斯曼说。通过参与项目建设,他学会了焊接技艺,如今已能独立承接小型焊接工程。这种“建设+培训”的模式,让文化长廊不仅成为文化阵地,更成为技能传承的课堂。
四大板块展内涵 千年文脉续新章。文化长廊由“历史记忆”、“文化交融”、“援疆成果”、“未来展望”四大板块构成。“历史记忆”板块通过浮雕与图文,展现了《论语》《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文化交融”板块则生动呈现了兵团精神、胡杨精神与老兵精神的代表性场景。在“援疆成果”板块,一幅幅图片记录了烟台援疆在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取得的扎实成效。最具互动性的“未来展望”板块,设置了互动投影区和“我在伽师总场很想你”网红路牌,生动展示了伽师总场打造文旅IP的规划与愿景。
阵地活用聚民心 文明新风润无声。“文化长廊不仅要建得好,更要用得活。”烟台援疆工作组文化专员表示。工作组已联合伽师总场制定《文化长廊长效运营方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石榴籽服务站等阵地,常态化开展各类文化活动。“长廊里的故事会”活动同步启动,老军垦、援疆干部、文化能人轮流担任讲解员。
每周六上午,长廊内的“鲁疆文化小课堂”总是座无虚席。烟台援疆教师与当地文化骨干共同授课,开设书法、剪纸、民族舞蹈等特色课程,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各族群众400余人次。“我跟着烟台老师学会了剪纸和书法,现在能剪出伽师瓜、葡萄等特色图案。”12岁的学生热依拉·吐尔逊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此外,长廊还定期举办书画展览、非遗展演、农产品品鉴等活动。
文化长廊的建成,不仅丰富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潜移默化地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治理。在长廊的“文明新风”专栏,定期更新诚信模范、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事迹。伽师总场党委副书记介绍,自长廊建成以来,场部辖区邻里纠纷投诉量同比下降约30%,各族群众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已有300余名群众加入文化志愿服务队。“以前饭后没事干就打牌,现在都来长廊看书、学技能,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社区居民王秀莲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山海相依情未了 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条文化长廊是烟台与伽师总场深情厚谊的见证,更是文化润疆的生动实践。”伽师总场党委书记在揭幕仪式上表示。从产业帮扶到教育支援,从医疗协作到文化交流,烟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
烟台援疆工作组表示,文化长廊只是两地文化交流的新起点。下一步,将以长廊为枢纽,深化“四个一”文化工程:举办一届鲁疆文化艺术节,组织一批烟台艺术家驻场创作,培养一支本地文化骨干队伍,开发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同时,依托长廊打造“线上文化展厅”,让更多烟台市民了解伽师总场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拓宽两地交流渠道。
夕阳西下,文化长廊的灯光渐次亮起,与远处的沙漠绿洲相映成趣。几位老人伴着音乐跳起麦西来甫,孩子们在书画展示区临摹作品,烟台援疆干部与当地群众围坐在一起交流着丰收的喜悦。
正如文化长廊尽头的题词所言:“鲁疆同心 其利断金” “文化润疆 润物无声。”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烟台与伽师总场将以文化为桥,以团结为纽带,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职工群众心中深深扎根、开花结果。
责编:玉素甫·玉素因 审核:米振华
